),从而拒斥了统一的、总体化的理性主义神话,摧毁了已被接受的传统哲学终极性认同牢笼以及总体化话语的暴政,鼓励所有种类差异的扩散,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现代复杂社会的新维度和新方法——多元的知识形式和微观的分析。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担任法官、检察官有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二是处理法律案件的实际能力。
(六)我国法律人才综合素质面临国际化的挑战 (1)思想政治素质的挑战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西方国家一直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当作他们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入世之后,我们将与有着悠久的法治传统和观念的外国人打交道,法律职业人员的法治意识与精神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肖乾利:从法学教育变革之路谈起,载于《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2页。在这样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国家更需要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保障我国能够充分、有效地实现各项制度的建立、对接与运作。[22]欧阳芬:前注[16],第65页。
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WTO的游戏规则及其特性影响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人才素质的新走向。这与美国这样发展国家的法学教育在这方面的比例刚好相反。
(四)构建高等法学教育课程设置新体系 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应有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国际化的学科内容。这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知识。在日本,从事法律服务的律师资格考试是最严格的考试,一般通过率仅为3%左右。[19]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各有差异,如:美国的法学教育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教育,其目标主要是培养职业律师。
后来又受到英美法系的影响,兼顾培养律师。只重视实用性,而忽视法律理性思维的培养,将使学生限于注释法学的低层次水平上。
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能够系统、清楚地说明一般的法律原理和原则,使学生对抽象的法律概念有完整的了解。由此可见,仅是法律服务就有如此大的变化,这充分表明国际化竞争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益的竞争,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和各国国内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该规则确定了作为一个得到认可的法学学位所必须包括的11个知识领域。客观地说,许多国家的语言及法律的应用是非常有限的,既要尽可能避免人才的空白,又要防止人才的浪费。
6.在教学效果上,应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注释】 [1]在服务贸易的分类上,GATS采用了《联合国中心产品分类系统》(CPC)。[18]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学教育性质上的取向是截然不同的,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教育服务和法律服务就像国际货物贸易一样,可以自由交换,形成市场,输出到国外[6]这一情况表明:我国法律教育的职能已从过去单纯地培养国家的司法职业人员的政治职能、教育职能扩展到经济职能。
比如在法国,要成为一名法官或检察官,必须经过法律院校4年以上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然后考入国家法官学院作为法官生接受2—3年职业训练之后才有可能。学位从专科到博士,类型包括成教、自考、全日制本科、硕士课程班、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全日制博士、在职博士、论文博士等等。
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下培养的学生来说,专业素质结构不够完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学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尽快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环境。
师资等方面条件好的学校,直接聘请外国专家或使用外国原版教材授课。[17]李化德:英国的法学教育,载于《现代法学》,1996年第6期,第116页。其选修课的目的在于补充和加深必修课的内容。这是我国在入世后应引起重视的方面之一。关于语言能力上的另一个问题是,虽然英语是国际社会开展工作、交流信息的工具。二是要建设一支严格执行法律的高素质的行政、司法专业人员队伍。
他们通过建立在雄厚经济基础之上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软件、电子游戏等精神文化产品,宣传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念,借助产品和资本的优势进行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和扩张。历史上,东吴大学(现为苏州大学)法学院就曾积极地从事过英美法教学。
如果存在明显执法不公正的问题,还可能遭受其他成员国的起诉、谴责甚至报复。面对法律服务国际化的潮流,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入世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尽快更新教学内容,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这都表明法律人才的培养是系统的、严格的过程。据统计,目前已有103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办事处在中国境内从事外国法律服务活动,具有全球规模和收入最多的50家国际性律师事务所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开设了代表机构。
法学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曾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过程。可见,被称之为经济联合国的WTO体制,为各国法律人才提供了进行公平竞争的巨大国际市场,由此跨国性的法律服务将成为我国法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如果过多批评,甚至一个法律刚一公布,不进行解释阐述就评价其缺陷,并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对一切法律均持怀疑主义态度,这就可能对法律的实施造成消极的影响。加强国外远程教育网和中国远程教育网的合作,通过网络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等开放性的措施,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的人才[34]面对世界开放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法学教育要坚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培养出优秀的、并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经得起国际社会检验的栋梁之才。
有的课程设置也是盲目混乱,像有的硕士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方法与本科教育在理念上没有形成明显的区别,这样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尤其是中美法学教育合作的福布赖特项目,更使获得资助的法学院受到美国法学教育风格和案例教学内容的熏陶和影响。
而还有部分条件一般的学校,尚缺乏培养语言能力的措施。可见,学校普遍把法律职业训练的任务转嫁到了用人单位的头上,造成法科毕业生通常要在所在单位工作一、两年乃至更长,才能熟悉和胜任本职工作。
为了保证和提高我国法学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我们认为应充分借鉴与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教学方法与经验,从以下方面着手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等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可分为两类,即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大陆法教学方法和以判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英美法教学方法。
二是境外消费,即在一个成员方的境内为其他任何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实践能力的挑战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历史知识的学习,有着文化传承的作用。其服务贸易分类表中将服务贸易分为商业、通信、建设、流通、环境、金融、银行、健康、旅游、娱乐、运动和其他共12个部分。
比如,到目前为止,指导法学教育活动的法律教育学,作为法学与教育学的新型交叉学科,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正式登上学术的大雅之堂。其二,应重视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文科学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外语等等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对于人类社会本身的认识水平。
而在中国,法学教育体制重叠,层次繁多。法律职业中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为社会提供的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将国家神圣的法律制度服务于社会,保障社会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神圣职业。
国际化挑战 一、引言 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正式成员国后,WTO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它的争端解决机制,不仅会对我国的经济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对我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和法律教育机制产生不可回避的、直接的挑战。教材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基本范围的必要圈定,又是教师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并掌握所学课程的标准与蓝本。